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新闻中心
一张名片背后的“招商秘籍”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7-12-20 关注度:1205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打印本稿〗〖关闭〗 〖网友纠错

□今年前9个月引资超6000亿元,成都到底凭何“抢”到优质项目□为重点行业设立“一对一”部门,行政资源优化配置塑造千亿产业


    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崛起背后,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等特色政府部门作用巨大。图为成都经开区内的汽车企业。

    临近岁末,成都热闹非凡。

    11月底,总投资188.6亿元的新经济项目落户成都,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领域。12月上旬,美国派珀飞机生产运营基地等26个重大项目落户成都金堂,总投资278亿元。

    项目牵引着技术、资金、人才,代表着一座城市前进的动能。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283个,总投资6286.12亿元,同比增长158.8%。

    在成都,从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的崛起,到生物医药、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招商引资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源源不断的投资改变了成都。身处激烈的区域竞争,成都到底凭什么不断“抢”到优质项目?有哪些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经验?

    这是国内不少城市关心的“秘密”,也是南方日报“十城演义”调研的焦点之一。构成一座城市招商吸引力的因素无疑极其复杂。然而就在一张看似简单的名片中,调研组窥见了成都招商引资众多成功经验中的关键。

    ●南方日报记者 赵越

    样本

    千亿汽车产业从无到有招商引资扮演关键角色

    走在中国每座城市,都能看到项目投资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拉动。没有哪座城市不重视招商。南方日报“十城演义”系列调研走访的十座城市,整体实力均在全国前二十之内。即使是在这些城市之中,成都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成绩和特点也都极为鲜明。

    在成都,调研组发现,作为成都制造业的支柱之一,汽车产业是观察成都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有效窗口。

    “成都经开区力争到2021年,整车产能达到300万辆、产量突破200万辆,跻身全国汽车产业集群第一方阵。”12月7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举行的“成都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发展高峰论坛”上,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6年,成都经开区整车产量已突破110万辆大关,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9.6亿元。

    然而,与长春、上海、广州等老牌汽车城市不同,成都汽车产业集群的真正崛起,还是近十年左右的事情。

    成都经开区是成都汽车产业的重心,其总规划面积56.34平方公里。成都汽车产业崛起的大部分故事,都在这块土地上发生。

    “2009年,一汽大众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在成都经开区启动,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成都经开区统筹发展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项目之前,当地汽车产业还非常薄弱,几乎一片空白。

    “当时,我们下决心排除万难,引进项目。”该负责人说。当时,成都经开区看准汽车产业发展势头,确立了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一汽大众落子后,当地抓住机会,连续引入了一汽丰田、沃尔沃、东风神龙、大运汽车等品牌的生产基地。受益于成都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汽大众、吉利汽车等整车企业还在成都多次增资扩产。

    在以整车为龙头的带领下,当地汽车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历程。

    如今,这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不断扩散红利,带动成都其他区县也成为汽车项目的投资热土。今年11月20日,沃尔沃旗下的Polestar高性能电动车项目在成都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举行了奠基开工仪式。

    该项目将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引进国际一流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生产基于欧洲先进技术的高性能电动车。

    解密

    全国首设汽车投资服务局 为项目提供精准服务

    围绕汽车产业,全国各大产地之间的激烈竞争一直存在。与珠三角一些地区相比,成都经开区早期的制造业配套优势并不算强,其所处区位与沿海地区相比也无绝对优势。

    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到底付出了哪些努力,才能够迅速形成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在市场层面上,成都背靠大西南,有两三亿人口的市场支撑;同时,我们配套完善,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与武汉、广州等地相比,有比较优势;同时成都的城市建设也具备吸引人才的魅力。”在成都经开区工作多年的谢兴云分析,这些都是成都经开区发展千亿级汽车产业的必要条件。

    而谢兴云的名片,则透露着政府服务层面方面,成都汽车产业的成功秘诀。

    在这张名片上,他的职务是“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一汽大众投资服务处处长”。

    对于成都经开区来说,这是一个已经运行多年的“老部门”;但对于国内很多地区来说,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新部门”。在经历了汽车产业崛起的政府工作人员眼中,这是成都经开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体制机制的成功之举。

    “除了客观条件,我们政府在产业规划、投资促进、政务服务上确实做得比较精准到位。”谢兴云说。

    以他所在的“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为例,是国内地方政府开创性设立的第一个以产业划分的招商引资促进机构。该局内部还分设汽车总部处、整车处、零部件处、新能源处、电子处等多个处室,覆盖了与汽车投资有关的整个产业链。

    谢兴云任职的一汽大众投资服务处,则主要负责统筹相关部门和街镇乡,协调推进一汽大众整车及其配套零部件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规划、项目引进、促进建设、生产和生活配套等工作。

    在这个团队中,谢兴云本人就是汽车专业技术出身,对汽车产业政策、汽车构造、汽车制造工艺等都有较深积累。

    多年来,他和同事曾经上百次从成都前往全国各地,推进招商引资各项工作。他对一汽大众及其配套企业有着惊人的了解,甚至对一汽大众各基地的详细布局情况、车型数据及客户群体分析都很熟悉。

    在他看来,组织专业团队、成立专业部门,为投资商提供专业、精准、贴心的“一站式”服务,这是成都经开区“大招商”的成功秘诀之一。

    具体来说,为了对招商项目进行精准服务,成都经开区围绕“三段式”项目服务流程,进行了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

    “一个新项目要有专业的投资促进部门跟踪服务,因此我们设立了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谢兴云说,“项目签约后要按计划建起来,也需要专业服务团队跟进服务,为此我们设立了项目建设服务局。项目建成后,要持续健康生产运转,还需要专业部门全程服务,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由此我们还设立了企业发展服务局。”

    这样的部门设计,在国内一些城市还属于探索阶段,但在成都经开区却已存续多年。这种大胆的体制创新,成为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崛起的重要动力。

    透视

    围绕创新调配行政资源 让产业“找到”对口部门

    在成都,为了精准服务某一个产业而专门设立的政府部门,远不止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一个。

    调研组了解到,作为成都的经济重地,成都高新区专门设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生物产业发展局两大部门。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国内高新区前列,其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高新区的重点产业。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成都高新区去年携手成都市双流区,启动建设了天府国际生物城项目。短短一年半时间,这一项目就推进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并累计招商引资超过900亿元。

    在这背后,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该局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生物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营、企业服务等全链条推进服务工作,以及推进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协同创新、成果引进转化等。

    成都还有不少二级部门拥有类似功能,在招商引资、对口服务产业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专门负责投资促进工作的成都市投促委,各个部门一年到头都非常繁忙。该部门下辖的“项目协调一处”就主要专门对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项目的投资促进、协调服务等工作。

    像这样的项目协调处,成都市投促委共设立了五个,各自负责几个重点产业的投资促进工作。

    同为市一级部门,成都市经信委也下设了一系列直接对应具体产业的处室。其中既有对应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产业处、汽车产业处、通用电子产业处、军民融合推进处,也有对应新兴产业的软件产业处、移动互联网产业处、工业创意与设计处等。

    在成都市经信委,这样的“产业型”处室有超过十个之多。虽然经信委不是直接负责招商的部门,但在产业服务和发展中,这样的部门设置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成都经信委新型显示产业处为例,这个部门的职责就包括重点强化对新型显示和视听行业产业发展研究、抓好产业生态圈建设和产业升级、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无论层级高低,每个政府部门都代表着一定行政资源,也都肩负着贯彻落实经济政策的责任。国内不少城市都有重点发展的产业,但很少像成都一样,设立一批专门对应具体产业的处室。

    而成都设置此类部门的本质,正是要围绕重点产业,对政府行政资源进行更优化的分配,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项目的青睐、推动产业发展。

    在调研组离开成都后,当地引入重磅项目的消息仍然不断传出。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成都的招商“成绩单”仍将不断获得高分。

    ■关注

    走进“中国—欧洲中心”:

    成都国际化

    招商有多强?

    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是成都招商引资的重要一面。而“中国—欧洲中心”是成都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性平台。

    走进成都高新区,192米高、造型独特的“中国—欧洲中心”非常引人注目。这是一座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46层的庞然大物,总投资约30亿元。在关注成都的外企、国外机构眼中,这座摩天大楼已经非常有名。

    成都高新区透露,将力争到2022年,在“中国—欧洲中心”集聚国外各类办事机构、知名企业200家以上,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开放的新旗舰、对外交往中心建设的新窗口,以及成都市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

    今年5月,“中国—欧洲中心”举行了启动仪式。10月,第12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成都召开,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欧洲中心”入驻机构文本交换仪式。

    当时,欧洲商业与创新中心联盟、欧洲TechTour投资机构联盟、奥地利联邦商会、德国北威州投资署、德国不来梅州经济促进局等17家欧洲机构签署了入驻“中国-欧洲中心”的意向性协议。

    作为一个对外交往的平台载体,“中国—欧洲中心”充分体现了成都在国际化招商引资方面的魄力和创新能力。

    围绕这个平台,今年7月,成都高新区印发了《关于推动“中国—欧洲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机构在“中国—欧洲中心”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联合研究机构等,经认定符合标准的,可以获得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补贴等支持。

    入驻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成都高新区的考虑范围内。对入驻“中国—欧洲中心”的企业,根据其需求可获得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和政策性创业投资,符合标准的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可获得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创业投资。

    甚至对于入驻“中国—欧洲中心”的各类人才,成都高新区也将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社保、人才安居、居留和出入境证件申请、创业扶持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

    当前,国内很多沿海地区都建有以国际合作为主题的产业园。但是,像“中国-欧洲中心”这样的平台仍然十分少见。

    在“中国—欧洲中心”背后,成都高新区还设立了国际合作和投资服务局。到今年7月,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已达到278家,成都高新区已经成为成都吸引世界500强投资最多的区域之一。


打印】【关闭】【网友纠错